跳到主要內容區
 
 YT  IG  FB  
 

◎ 徵稿格式說明

《中國廣告學刊》論文格式說明及範例

20236月修訂)

本文將說明中國廣告學刊的完稿排版格式。已被中國廣告學刊所接受的論文,必須按照本格式來編排,若無法依規定進行排版者,本學報將不予刊登。本刊論文格式規範主要參考《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7th Edition, 2020)、國內外相關網路資源、中文書寫慣例,以及臺灣其他傳播研究學術期刊等之格式規範。體例未及規範之處請參見《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第七版。

本刊採B5直式橫書印刷,文稿由左至右橫向排版。來稿時請留意論文內容之圖表、圖片等呈現方式符合本刊版面大小之須求。並於右下角註明頁碼。

壹、正文

一、作者身份資訊

為進行匿名審查作業,正文中請勿出現透露作者身分的文字或標記。

二、版面配置

請以Word(.doc)檔案呈現,檔案名稱即稿件名稱,版面配置之邊界請設定為上2公分,下2公分,左3公分,右2公分,紙張大小需設定為B5,且頁首1.5 cm,頁尾0.5 cm。

三、內文格式

  1. 論文中英文題目採18點字,粗體,置中,與前段距離1行,與後段距離1行。
  2. 作者中英文名字、服務單位及頭銜採10點字,置中,與前段距離0行,與後段距離0行。
  3. 稿件全文一律採橫式單欄編排。中文採新細明體,全形標點符號。英文採Times New Roman,半形標點符號。內文為10點字,行高為固定行高16點,第一行內縮2字元,內文段落需與後段距離0.5行。英文專有名詞全名採第一個字母大寫,縮寫採全部字母大寫,如KOC(Key Opinion Consumer,關鍵意見消費者)。

四、標點符號

  1. 請用新式標點符號。中文標點符號一律以「全形」輸入;西文標點符號則以「半形」輸入。若內文文獻引述同時涵蓋中文與西文,則兩者以全形分號「;」隔開,如:(陳春富,2012;Flew, 2011)。
  2. 正文中,所有括號均採全形,無論用於加強補述、說明,或引文,符號為(),但若是數理計算式或整段西文敘述,則不在此限。

常見中、西文標點符號使用說明表

名稱

符號

規則

引號

中文

西文

「」或『』

“ ”‘ ’

左、右均為全形一格,先單引號,後雙引號。例如:他堅定的說道:「沒有事情是不能被解決的」如:「『太笈』轉換為台語的發音為『探錢』」

左、右均為半形一格,左引號前、右引號後各空半形一格;先雙引號,後單引號。

破折號

中文

西文

——

--

全形二格。例如:提供範例——中國廣告學刊格式說明及範例。

半形二;後空半形一格。

連字號

中文

西文

-

全形一格。例如:電影廣告跌幅最深,來到–31.6%

半形一格;前後均不空格。

夾註號

中文

西文

—— ——

左、右均為全行二格,例如:規範提供格式——如中國廣告學刊格式說明及範例所說——夾註號前後無需空格。

無。

刪節號

中文

西文

⋯⋯

全形二格,居中。例如:中國廣告學刊已有二十七年傳統⋯⋯。

半形三格,靠底。

書名號

中文

西文

《》

斜體

左、右均為全行一格,例如:賴東明先生翻譯的《廣告人的自白》一書。

不加其他符號,每第一字母大寫。

篇名號

中文

西文

〈〉

“ ”

左、右均為全形一格。例如:〈壹、正文〉

左、右均為半形一格,左引號前、右引號後各空半形一格。

斜撇

中文

西文

/

/

全形一格,例如:能逐漸養成習慣參與瀏覽/蒐集該電玩遊戲的訊息。

半形一格;前後均不空格。

五、標題與子標

  1. 第一階主標題採12點字,粗體,置左,與前段距離1行,與後段距離0.5行。
  2. 第二階層子標採10點字,置左,與後段距離0.5行。
  3. 第三階層以下皆採10點字,置左,與前後段不空行。
  4. 篇內各節,如子標繁多,請依各級子標次序標明。如子標簡單,請依次序選用,其次序為:壹、一、(一)、1、(1)、甲、(甲)。
  5. 子標可依文意需要單獨成行。若需直接在文字敘述中分項列點,則不論上層子標為何,均以(1)、(2)、(3)表示,且右括號後空半字。例如:實證結果顯示(1)消費者社群媒體參與對其購買意願有顯著正面的影響。(2)消費者知覺價值在其社群媒體參與對購買意願影響具有部分中介效果。
  6. 所有階層編碼皆不內縮,唯獨簡單條列式的內容敘述要內縮且編碼格式如:1. 、2. 等,比如研究之主要目的的條列式內容。
  • 段落

分段寫作,全文段落左右對齊,段首空二字,取消允許標點符號溢出邊界,並勾取段落遺留字串控制。

七、引文

  • 引文長短
  1. 直接引述原文時,短文可逕入正文,外加引號。若所引原文較長(如超過40字或正文的三行時),以另起一段為宜。引文每行之第一字均空四格,上下各空一行,不須用引號,左右並內縮,字體可與前後文一致,不須調整。
  2. 引用整段原文獻資料時,如資料來自特定章、節,需標明頁數。
  1. 引用整段原文獻資料,要加註頁碼。例如:(管倖生,1992:210)、(Lomotey, 1990, 125)
  2. 引用整段原文獻資料,頁碼超過一頁。例如(管倖生,1992:209-210)、(Eaves &Leathers, 2017, 230-231)
  • 句首引用
  1. 中文:Marien(1994)認為資訊超載是人們急於想趕上資訊產生的腳步,卻發現已經落後的部分越來越多。
  2. 西文:Thonemann(2002)found the supplier’s average demand delivery and standard. deviation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information sharing in the supply chain.
  • 句尾引用
  1. 中文文獻前,英文文獻後,中文文獻依年代順序排列,英文文獻依英文字母順序排列。例如,相關研究均指出,非故意的審計失敗通常是可以避免的(傅鍾仁等人,2005;盧正宗、祝道松,2010;Bedard et al., 2007; O’Leary and Stewart, 2007)。
  • 間接引述
  1. 間接引述或提及相關著作時,不須標出頁碼。例如:此類研究已有相當成果(Cohen, 1982)
  • 無頁碼引文
  1. 無頁碼之線上資料,需標明出版時間,並加上標題或段落序號。例如:(張玉音,2019,段 2)或 (Rebacca & Navaon, 2023, para. 1)
  • 轉引
  1. 請盡量避免轉引,除非是難以搜尋之參考文獻。使用轉引時直接與間接著述皆須列出。例如:(廖修武,2014;轉引自許秉翔,2002)或 (Brook, 2016, as cited in Harro, 2015)
  • 引文作者
  1. 正文引用文獻有兩位作者或以上(作者與作者間使用、或&區隔,三位以上需加逗號,兩位不用),例如:

正如Kress與Van Leeuwen(1996)所言:「西方的視覺傳播深受由左而右的書寫慣例的影響」(Kress &Van Leeuwen, 1996)。

這種對左視域的偏好也適用於抽象視覺圖(Rodway, Schepman, Crossley, & Lee, 2019);圖文配置如果能順應讀者的偏好,閱讀的路徑就會比較流暢。

早期的研究大多認為這種不對稱性,是生理學上左、右半腦功能分工的反映(Chokron & De Agostini, 2000; Heath et al., 2005);因此,圖文應當如何配置,似乎有放諸四海皆準的規則可循。

  1. 正文中提及兩位作者研究指出時,中文使用「」間隔,西文使用「&」。例如:

Rui & Stefanone2013)的研究發現指出女性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更多照片並更積極管理自己是否被標誌在其他人照片中。

  1. 作者為組織、團體或單位時,依下列原則撰寫:
  1. 易生混淆之單位,每次均用全名;簡單且廣為人知的單位,在內文中第二次出現後可用縮寫或簡稱,例如:APEC、華視,但在參考書目中一律要寫出全名,並按照筆劃 (西文則按照字母筆劃)排列。例如:

[第一次出現]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UNSC](2021)…………(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UNSC], 2021)

[第二次以後]UNSC(2021)......或(UNSC, 2021)......。

[第一次出現]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行政院環保署](2012)......或......(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行政院環保署],2012)。

[第二次以後]行政元環保署(2012)......或......(行政環保署,2012)。

  1. 未標明作者(如法令、報紙社論)或作者為無名氏時,依據下列原則撰寫:

以引用文章的篇名或章名為作者時,於內文中用單箭號(中文)或斜體(西文);於括弧中用單箭號(中文)或雙引號(西文)顯示。例如:

A.〈多元文化素養〉(2020)或中文括弧:(〈多元文化素養〉,2020)。

B. A Little Life(2017);或西文括弧:(“A Little Life”, 2017)

  1. 未標明作者的書、期刊、手冊或報告,把書名、期刊名、手冊名稱或報告名稱當成作者,例如:(Broadcasting, 1991);或(《著作權法》,2021)
  2. 當引用文獻作者不詳時,情況為單一文章、章節或網頁時,中文直接寫出篇名,英文則在雙引號中寫出篇名替代;如為期刊或書籍時則以斜體呈現。
  3. 作者為無名氏時,以「無名氏」或“Anonymous”為作者。例如:(無名氏,2000) 或(Anonymous, 2000)
  4. 當作者為譯者時(非中文翻譯作品),引用翻譯著作時要同時註明原出版年與翻譯本出版年。例如:(Poter,1985/2010)。作者姓氏相同時,相同姓氏之作者於文中引用時均引用全名,以避免混淆,例如:C. Andrade(2021)M. S. Andrade(2016);中文部份則可加註文章名稱或書名以區別,例如:2021年撰寫〈網路行銷概論〉的陳正忠,以及2005年撰寫〈國宴料理〉的陳正忠,以示區隔。

(八) 引用多筆文獻

  1. 括弧內同時包括多筆文獻時,依姓氏字母(筆劃)、年代、出版中等優先順序排列(中 文在前,西文在後),不同作者之間用「;」分開,相同作者不同年代之文獻用「,」分開。
  2. 西文與西文、或西文與阿拉伯數字之間的分號用半形,但只要與中文連結,便使用全 形,例如:(Eugster, 2016; Haddad & Eugster, 1993a, 1993b, in press-a, in press-b)、研究顯示(彭泗清、楊中芳,19892000;楊中芳,1999 a1993 b,出版中-a,出版中-b)。

(九) 新聞引文方式

  1. 新聞本身為文獻來源,請照一般文獻引述之法,即作者或篇名加上年份,例如:(林彥臣,2023年)。
  2. 新聞文本作為分析內容,為報刊名加上年月日版頁,例如:(聯合報,2018.05.06:B2),最後的「B2」,係指版頁。

(十) 出版年代

  1. 為求一致,民國出版品之出版時間,請全數改換公元。中國歷代紀元及日本紀元宜維持原狀,但在括號中加註公元。
  2. 書籍、碩博士論文、學術期刊論文、研究報吿、視聽資料等,出版時間記為公元年份。例如:(2007)。
  3. 會議論文、雜誌文章、報刊新聞、壁報論文、特定節目、網路文件等,出版時間記為公元年份。例如:(2007)。
  4. 已接受刊載、已付梓但尚未正式出版的文獻,出版時間記為出版中。例如:中文(出版中),西文(in press)。
  5. 引用資料無年代記載或古典文獻時:
  1. 當知道作者姓氏,不知年代,以「無年代」(中文)或“n.d.”(西文)代替年代。例如:Aristotle(n.d.) 提到⋯⋯
  2. 古典文獻不必列入參考文獻中,文中僅說明引用章節。例如:論語子路篇。不知章節 者,可不列。
  3. 知道作者姓氏,不知原始年代,但知道翻譯版年代時,引用譯版年代並於其前加 trans. 例如:(Aristotle, trans., 1945)。
  4. 引用翻印或新版本,以version註明。例如:(Aristotle, 1930 version)。
  5. 引用之資料無年代時,中西文皆用「n.d.」表示。至於古典著作或文獻則無須特別註明。

(十一) 資料來自特定章、節、圖、表或公式

  1. 資料來自特定章、節、圖、表或公式,須一一標明特定出處。
  2. 引用整段原文獻資料,要加註頁碼或以 chap. 表示。例如:(Boyd & Cathrine, 2010, chap. 1) 或(Boyd & Cathrine, 2010, p. 46)或(Boyd & Cathrine, 2010)⋯⋯(p. 46);(吳孝明,2021,第四章) 或(鍾蔚文,2021,頁103)。

(十二) 引用同作者、同一文獻

  1. 同一段連續重複引用同作者同筆文獻時,第一次需標明作者姓名及出版時間,第二次以後則以「同上引」表示。例如:吳孝明(2021,頁22)認為,品牌是一種溢價⋯⋯3點很重要,激發認同,重視參與,分享為王(同上引,頁25)。
  2. 在一段落中,重複引用同作者同筆文獻,且作者姓名融入敘述內容時,第一次需標明出版時間,第二次以後可省略。例如:Saussure(2002)認為,在系統中,沒有符號能單獨存在,字音、字詞得依附於周邊各元素,方能產生連帶關係Saussure並指出這層連帶關係,是因符號具、符號義的差異,相互對映而產生。

(十三) 引用個人紀錄與電子資料

  1. 引用個人紀錄時,不必列入參考書目中,但引用時要註明:作者、個人紀錄類別及詳細日期。例如:(T. A. Razik, personal communication, May 1, 1993),或者:(T. A. Razik (personal communication, May 1, 1993)、(陳慧玲,上課講義,2008年6月23日)、 (吳炯千,電子郵件,2014年1月23日)、(劉宜桐,個人筆記,2001 年9月17日)。
  2. 相關資料參照:不直接引用,但建議讀者自行查詢者,以「見」表示,若為網路資 料,亦可標明網址;相關資料參照不必列入參考書目。例如:(見Ratcliffe, Siradapuvadol, 2023)、當代策展新挑戰(見https://curatorsintensive.tw/專題-策展人的新手村-當臺灣學院承認「策展」學/)。

(十四) 引文補述

  1. 引文若含作者補述,中文以全形中括號〔〕表示;西文以半形中括號 [ ] 表示,左右括號前、後各空半形一格。
  2. 引文本身若已有錯植、錯字,仍應原樣照錄,並加註符號 [sic]。

(十五) 應避免連續使用括號

  1. 括號的使用應避免連續呈現,如,例如:(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From genetics to treatment)(Aguirre & Eugster, 2018)。正確用法應為:例如:(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From genetics to treatment, Aguirre & Eugster, 2018)。

八、註釋

  1. 註釋用於補足正文觀點,採用隨頁註形式,置於該段正文頁面下方並依序編號。以精簡 為要,總數以 15 個為上限。
  2. 註釋號碼請用阿拉伯數字,置於正文右上角標點符號後面。例如: 對企業品牌而言,運用代言人作為凸顯品牌形象已經是大多數行銷工作者共同認定最有效的行銷工具之一,並且是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橋樑,可為產品帶來加分效果,穩固品牌形象進而增加銷售。1
  3. 註釋內引用文獻的形式與正文同,惟須在全篇論文之後的參考書目中,詳細列出全部出版資料。

九、附錄

  1. 附錄目的為提供讀者更詳細,但放在正文中可能降低可讀性的資料。附錄內容的形式和規格較具彈性。
  2. 附錄應另起新頁。
  3. 附錄僅有一則時,不需編號;附錄超過一個以上,依序以一、二、三編號,例如:附錄 一、附錄二。

 

貳、圖表製作與圖片

一、引用總數與呈現格式

  1. 圖表之製作,以精簡為之。文字解釋先於圖表,故圖表皆須放置提及段落的下方,若空 間不夠則移至下頁。圖片若有說明,應至於圖片下方至圖片標題之間。圖表之製作請依APA第七版翔定之標準。圖表總數以不超過10個為宜。
  2. 圖表和照片必須符合本刊長度和寬度規格,並注意圖片之解析度,解析度以300dpi以上為佳。並請注意不可使用彩色圖片,彩色圖片請先轉換為黑白圖片,並先以黑白印表機列印以確認圖片效果。

二、圖

  1. 圖標題置中於圖的下方,置中。
  2. 圖編號以阿拉伯數字表示,與圖標題之間以冒號區隔,圖標題以20字為限,而內容應設法讓讀者無須參閱正文,便能解讀圖所欲傳達的訊息。
  3. 圖比例與圖形式需有一致性。兩張平行、同等重要或同系列的圖,不僅需大小相同,也需以相同概念或樣式繪製。

一張含有 文字, 螢幕擷取畫面, 字型, 數字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圖1表格樣式

三、表

  1. 表標題置中於表的上方,置左。
  2. 表編號以阿拉伯數字表示,與表標題之間以冒號區隔,表標題以20字為限,而內容應 設法讓讀者無須參閱正文,便能解讀表所欲傳達的訊息。
  3. 標題上下與最外框上下線為實線「11/2 pt」。 若有中間隔線為實線「1/2 pt」。
  4. 表格繪製:表格採開放形式編排,並且不畫縱向直線。表的底線須粗體,若表格跨頁,除了最後一頁底線須粗體之外,其餘不必劃底線(除非必要隔開);次頁以後於標題前標示(續),維持變項名稱等次標題。表格註記格式於表格下方靠左對齊開始(無註解的項目可省略),(1) 在第一列先寫總表註解(含定義);(2) 再寫特定註解 (包括資料來源),以及(3) 最後另起新列寫機率。如無註解,則直接寫資料來源;如無註解與資料來源,則直接寫機率(機率則不必寫註)。如以下範例:

1 表格設定方式(新細明體,10點字,置左)

表格內容設定項目

設定值

標題位置

該表之上方,置左

標題與內文字級

10點字

寛度設定

百分比97%

左邊縮排

0.2cm

表格線條

只呈現水平框線,表格最上、下方框線及標題上、下方框線為實線11/2pt,中間隔線為實線1/2pt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新細明體,10點字,置左)

四、圖表引用格式

  1. 圖表與圖片的來源若為他人之研究,需於圖表與圖片下方註明完整資料來源。但資料 來源的呈現方式有別於參考書目之寫法,需將書名或文章篇名提到最前面,其後各資 訊項目之間均以逗號分隔。
  1. 資料來源為書籍時,需依序標出書名(頁別),作者,年代,出版地:出版商。例如:

資料來源:《文化創意》(頁208),張耀文,2021,新北市:全華圖書。

資料來源: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p. 32), by G. Glaser, 1992, Chicago, IL: Aldine

  1. 資料來源為專書專章時,需依序列書篇名,作者,年代,書籍及頁碼。
  2. 資料來源為期刊時,需依序標出文章名稱,作者,年代,期刊名稱,期別:頁別。 例如::

資料來源:〈虛擬社群持續參與因素之探討〉,范懿文、方毓賢、吳政杰、劉昌輝2011,《電子商務學報》,13:426。
資料來源:“What is participatory research,” by A. Cornwall, & A. Jewke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41: 1671.

  1.  資料來源為網路時,需依序標出文章名稱,作者,年代,以及取自何處。例如:

資料來源:〈當代社會實踐與創新面臨的挑戰〉,蔡侑霖,2017年6月13日,取自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7/06/13/you-lin-tsai/

資料來源:"Language Assessment as Social Pratice: Challengs for Researh”by T. Mcnamara, 2001, from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49870104_Language_Assessment_as_Social_Practice_Challenges_for_Research  

五、圖表與圖片位置和引用說明

  1. 圖表與圖片位置請勿距離正文內容過遠,建議在引用段落的文字結尾後,空一行出現。 若該頁剩餘空間無法容納整張圖表或圖片,可酌情順移於下頁。
  2. 內文提及圖表與圖片,請勿用「見上圖」、「如下圖」表示,而需明確指出編號。例如:⋯⋯可知新聞記者性別比例,如圖 1。
  3. 放大的圖片應說明放大比例。本刊得依編輯作業需要剪裁圖片。

參、數字與統計符號

一、數字

  1. 撰寫實證報告常使用統計數字與統計符號。精確的數量請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如 31,586 人;不確定之數量請使用中文表示,如:兩百餘個。此外,百分比寫法,請四捨五入到小數點後第一位,如:40.1%。
  2. 十位數以內,以中文字表示;十位數以上,以阿拉伯數字表示。但可參照段落內中文數字與阿拉伯數字的出現比例,機動調整。例如:兩隻老虎、三隻小豬、九篇論文、22 字、100 元、567 處、13 萬 2476 元。
  3. 數字用語屬精確定量、統計意義、年代,或以阿拉伯數字表示較為清楚者,使用阿拉伯數字;數字用語屬不確定量、描述用法、專有名詞、慣用語,或以中文字表示較妥適者,請使用中文。例如:2007 年、10%、3.14159、三讀通過、十全十美、近四十年來、五百多名、共約一萬一千人。
  4. 一般情形下,小於 1 的小數點前要加 0,且取到小數點後第二位,例如:0.12、0.96。 但須提高精確度時,小數點後可多於兩位數。
  5. 正文中應使用統計術語,而非統計符號。例如:平均數為⋯⋯。
  6. 千位數字以上,逗號的使用格式:
  1. 整數部份,每三位數字用逗號分開,但小數位不用,例如:1,002.1324。
  2. 自由度、頁數、二進位、流水號、溫度、頻率等一律不必分隔。

二、統計符號

  1. 當某些特定數字不可能大於 1 時(如相關係數、比率、機率值),應刪除小數點之前 的 0,例如:r (24) = .26, p <.05
    請注意:p 值在正文和表格中,若 p>.05,請將確切的 p 值寫出;若 p<.05,請統一全文表達方式,以下兩種表達方式皆可:
  1. 全文的 p 值皆表達精確值到小數點後第二或第三位,如,p = .023;然若 p 值過小, 表中的 p 值仍可使用 “p < ” 的寫法。
  2. 全文可統一使用 p<.05,p<.01,p<.001 的方式。此外,請勿使用任何小於 p<.001 的數值。
  1. 統計符號為斜體,但 ANOVA 等縮寫不使用斜體。書寫統計數據時,以能讓讀者判讀 統計結果的意義為主,例如使用推論統計數據,要標明自由度;統計顯著性除了標示 p 值,建議盡可能註明統計考驗力、95% 的信賴區間(即 CI)等。以下列舉重要的統計符號表達方式:

M = 12.31, SD = 3.52。
F (2, 16) = 45.95, p <.05。
Fs (3, 124) = 78.32, 25.37,..., ps = .122, .247。
t (63) = 2.39, p <.01。
χ2 (3, 65) = 15.83, p <.05。
CI [LL, UL],例如 95 % CI [0.16, 0.21]。(CI = 信賴區間;LL = 下界;UL = 上界))

肆、參考文獻

一、書目排序

  1. 參考文獻含且僅含所有正文徵引之文獻。所有參考文獻都必須在本文內有引用。參考文獻之引用格式,請參考APA 7th之相關規定。
  2. 依中文、日文、西文順序排列。
  3. 中文或日文文獻按作者或編者姓氏筆劃排列,筆畫少者在前,多者在後。
  4. 西文以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5. 同一作者之單獨著作在前,合著著作在後,且以作者舊者為先,新者為後,他筆相同作者之文獻條目,排列其後便無需列出作者名字,僅以「____(年份)」表示。

二、作者

  1. 作者泛指作者、編者,但不含譯者。中文作者用全名;西文作者或編者之姓在前,縮寫 名在後。
  2. 六名作者以內,六位作者之姓名應全數列出,第七位作者以後則省略,以「等」或「et al.」表示。
  3. 若西文作者的名字為組合字,縮寫後需保留中間短線。例如:Hinri-Marie Lafontaine 記為 Lafontaine, H.-M.
  4. 若西文作者的名字含有 Jr.(同名父子中的子或同姓兩人中的較年幼者)或 II、III(二世、 三世)等接尾詞,需照樣著錄。例如:AndyRoverSipowicz,Jr. 記為Sipowicz,A.R.,Jr.Emma Edward Scheideman, III 記為 Scheideman, E. E., III
  5. 團體作者需用全稱,而非簡稱或縮寫。
  6. 未標示作者之著作,請以書名或篇名取代。

三、期刊論文

  1. 已出版者
  1. 作者姓名(年份)。文章名稱,中文期刊名,期數(卷數):起頁-終頁(如原期刊未標明期數可免),例如:

王嵩山(2003)。特展雙刃,博物館學季刊,17:5-6。

李君如、陳俞伶(2009)。觀光吸引力、服務品質、知覺價值、顧客滿意度與忠誠關係之研究:以白蘭氏觀光工廠為例,顧客滿意學刊,5(1):93-120。

  1. 參考文獻西文作者姓在前,縮寫名在後。多名作者並列時,須在最後 “&” 之前加上半形逗點 “,”。論文及書名字首第一個字母大寫,餘用小寫,論文名後加句點。期刊名稱則每字的第一字母均大寫。期刊名後加逗點,期數後用逗點,期刊名稱及期數均以斜體標示。例如:

Krugman, H. E. (1965). The impact of television advertising learning without involvement.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29, 349-356.

Dodds, W. B., Monroe, K., & Grewal, D. (1991). Effects of price, brand, and store information on buyers’ product evalu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8, 307-319.

  1. 西文參考文獻若同時有卷數與期數,卷數須斜體,期數不須斜體,但須置於括弧中。 例如:

Lee, Matthew KO, Cheung, Christy MK, Lim, Kai H, & Sia, Choon Ling. (2006). Understanding customer knowledge sharing in web‐based discussion boards: An exploratory study. Internet Research, 16(3), 289-303.

  1. 出版中的文章
  1. 標明「出版中」或“in press”即可,無須標示年、期數、頁數,其他規則同以出版者。例如:

賴建都(出版中)。〈台灣廣告產業面對疫情衝擊的競爭契機與營運佈局之研究〉,《中國廣告學刊》。

  1. 正文中如果引用出版中的文獻,括號中標示作者名及「出版中」或“in press”即可, 例如:(張瑞晃,出版中)。
  1. 特刊的引用寫法

Langleban, D, D., & Moriarty, J, C. (Eds.). (2013). Using Brain Imaging for Lie Detection: Where Science, Law and Research Policy Collide [Special issue]. Psychology, Public Policy, and Law, 19(2).

四、書籍

  1. 西文書籍列在參考書目時,有兩種形式:美國出版書籍標明城市、州名;美國以外國出版,須加註該書出版之城市、國名及出版商(中文書籍可免國名)。例如:美國出版:New York, NY: McGraw-Hill. (全美僅有華盛頓特區不須列出州名: Washington, DC)美國以外:London, UK: Routledge.
  2. 中、西文書籍列入參考書目寫法如下

黃葳葳(2022)。數位時代創新傳播。新北市:揚智。

Nelson, A. (2022). Consumer behavior . Consumer behavior. New York, NY: Murphy & Moore Publishing.

Blackwell, R. D., Miniard, P. W., & Engel, J. F. (2006). Consumer behavior (10th ed.). London, UK: Thomson Learning.

五、編輯書或書中章節

  1. 編著書籍

張耀文編(2021)。《文化創意:產業、就業與創業》。新北市:全華圖書。

Hoffmeister, H., Szklo, M., & Thamm, M.(Ed.). (1998). Epidemiological Practices in Research on Small Effects: Contributions Based on a Conference Held in Berlin/Potsdam from October. Heidelberg: Springer Verlag.

  1. 特定篇章

林清山(1978)。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楊國樞、文崇一、 吳聰賢、李亦園(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冊),87-130。臺北市:東華書局。

Fichman, R. G. (2000). The diffusion and assimil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s. In Zmud, R. W. (Ed.), Framing the domains of IT management: Projecting the future …… Through the past (105-127). Cincinnati, Ohio: Pinnaflex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c

  • 翻譯書籍
  1. 外文中譯書須註明原文書名、作者及出版年;若譯者未註明原書作者、書名或出版年,可免。

艾爾.巴比(2005)。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下)。李美華(譯)。台北:時英。(原書Babbie, E. (1998).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8th ed.).Belmont,California:Wadsworth.

  1. 中譯本之導讀、序言:需詳列撰寫者、頁碼及原書出版資料;若譯者未註明原書出版 資料則免。

趙碧華(2013)。〈序:譯者序〉,照碧華、潘中道、郭俊賢(譯)《行為科學統計科學》台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原書 Pagano, R, B.[2012]. Understanding Statistics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10/E. Boston, MA: Cengage Learning.

  1. 英譯本:出版時間先寫原文出版日,後寫英譯本出版日。

Rousseau, J, J.(1755/2004). A Discourse Upon The Origin And The Foundation Of The Inequality Among Mankind.

  • 碩博士論文
  1. 中文論文引用比照書籍,但無須說明出版地,且學校名稱可省略「國立」與「私立」 之別,例如:

蔡雪玲(2012)。博物館觀眾涉入、服務品質觀眾滿意度及顧客忠誠度之關聯性研究-整合行銷傳播的雙干擾效果,台中科技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1. 西文論文名首字大寫、斜體,美國各大學僅註明州別,美國以外大學需註明國別,例如:

Dixon, R. A. (2010). Experts and novices: Difference in their use of mental representation and metacognition in engineering desig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IL, USA.

九、研討會或壁報論文

  1. 研討會或壁報論文,請附上該研討會舉辦的時間(年與月)及地點(在美國舉辦的非中文論文,須附上城市和州名簡稱;美國以外的非中文論文,則附上城市和國名)。

蘇致遠、徐士傑、洪郁雯(2012)。以組織訊息處理觀點探討軟體專案風險之降低與對抗。第 23 屆國際資訊管理學術研討會,台灣,高雄市。

Lo, Y.-H. (2017.8.3). Social influences of referential consumers on queuing to purchasing intention of bystanders, Presented at the 125th Annual Convention of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1. 研討會會議專刊:

Matsubara, S., Gilmore, A, M., Ball, M, C., Anderson, J, M., & Osmond, C, B. (2002). Sustained downregulation of photosystem II in mistletoes during winter depression of photosynthesis, 29(10), 1157-1169.

  1. 研討會集結相關文章成書出版,格式比照書籍寫法:

少斌、李友錚、吳佳燕(2010),企業社會責任評鑑系統之比較。2010華人經濟圈企業競爭力與經營管理學術研討會,4636-4656。新竹:中華大學。

Fang, Y. H., Chiu, C. M., & Liang, T. P. (2010). Exploring consumers’ coping behaviors in online double deviation scenarios: From power perspective.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Pacific Asia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PACIS 2010), 39,Taipei, Taiwan.

十、雜誌

  1. 雜誌書名前加上句號做分隔,期數(卷),頁數。無作者(正文引文時,以雜誌名為作者)

鄭翊均(2017)。Media Next 媒體下一步廣告雜誌313(11),50-51

Dodds, William B, Monroe, Kent B, & Grewal, Dhruv. (1991). Effects of price, brand, and storeinformation on buyers’ product evalu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8(3), 307-319.

十一、網路資料

  1. 若該資料網址已更動或移除,請使用更新的資料或刪除該項文獻引述。例如:

戴國良、劉恒成(2015年5月15日)。〈貝立德—2014年排名第一的媒體代理商〉。《EToday新聞雲》。取自:https://m.dx688.net/html/news/20150515/507020.html

Downton, C., & Chandarana, A. (2019, September 12). Ten steps to successfu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a marketing organization. WARC. https://www.warc.com/content/article/ten-steps-to-successful-digital-transformation-in-a-marketing-organisation/125575

瀏覽數: